买鱼被刺伤,超市要担责吗?
【前言】:
女子到超市买鱼,在无工作人员也无打捞工具的情况下女子自行打捞被鱼刺伤致创伤弧菌感染,超市是否需要承担责任?
【案情回顾】:
2022年9月,王女士前往某超市购买鲈鱼,现场未见工作人员亦无打捞工具,只有几个方形塑料漏框,于是王女士用塑料漏筐捞出鲈鱼。在将鱼装袋过程中不慎被鱼刺伤右手掌心,当时只是流了滴血,王女士未在意。
当天晚上,王女士发现伤口处出现红肿发热现象,同时感觉自己有发烧症状,到了第二天症状仍未好转,且被鱼刺的手掌已出现红肿溃烂现象,于是赶紧到医院治疗。经医院诊断,王女士为与鱼接触的毒性效应(创伤弧菌感染)、右上肢皮肤溃疡、脓毒性休克等,病情十分危急。之后王女士在该医院疮疡蛇伤脉管外科住院治疗了84天才出院。2023年7月,王女士委托鉴定机构对伤残等级进行鉴定,认定王女士构成八级伤残。
王女士认为,其在超市购买鱼时受伤,作为消费者其健康权已受损害,因此诉至法院,要求该超市赔偿医疗费、残疾赔偿金、护理费等各项损失共计22.5万元。
最后法院酌定超市方承担70%责任,即赔偿王女士13.9万元;王女士自行承担剩余30%的责任。
【律师说法】:
一、该案中,法官判决超市承担赔偿责任的依据是什么?
超市作为经营者、管理者,应当保证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对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商品和服务,应当向消费者作出真实的说明和明确的警示,并说明和标明正确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方法以及防止危害发生的方法。
本案中,王女士作为消费者前往超市购买商品,享有人身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其有权要求作为经营者的超市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安全的要求。
二、该案中,超市方存在哪些过错?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八条第一款规定:宾馆、商场、银行、车站、机场、体育场馆、娱乐场所等经营场所、公共场所的经营者、管理者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经营者、管理者或者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经营者、管理者或者组织者承担补充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
案例中,超市经营的生鲜区,出售各种鱼虾类海鲜,顾客在捕捞过程中存在滑倒、被刺伤或者各类细菌感染等风险,其应当为消费者提供专人捕捞服务或者带有标明、说明正确使用方法的专业工具,现场亦需在明显位置作出警示以防止消费者危害的发生。但超市未尽到前述义务,未提供专人捕捞服务,亦未提供专业捕捞工具,同时也未提示消费者注意相关风险,导致王女士需自行捞鱼,在此过程中被鱼刺伤手掌,造成本案损害结果的发生。案涉超市对王女士的损害结果的发生存在过错,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三、该案中,王女士为何也要自行承担一部分责任?
本案中,王女士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应当能够预料到捞鱼过程中被鱼刺伤的可能性,其在现场未安排专人捞鱼及未提供专业捕捞工具的情况下,应当积极寻求超市工作人员帮助,即便自行捕捞亦应提高警惕、多加小心,防止被鱼刺伤,而王女士在此过程中,未尽到注意义务。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被鱼刺后会造成细菌感染,因此导致“与鱼接触的毒性效应(创伤弧菌感染)”“脓毒性休克”“与鱼蟹类中毒”“上肢肌肉和肌腱损伤后遗症”等损害结果在生活中不属常见,故对王女士注意义务不宜过分苛责,因此法官判决王女士自行承担30%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