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5-2230991

星河资讯

法律星河 | X.H News

被朋友冒办信用卡透支12万,谁来还?

【前言】: 

      男子将自己身份证件借给朋友后,被朋友冒办信用卡,透支12万余元,并留下不良征信记录。那这透支的钱该由谁还?不良征信记录又能否消除呢?

 

【案情回顾】:     

       2021年9月,刘某在办理公积金贷款购房过程中,发现其名下有一张某银行的信用卡存在不良征信记录,导致不能办理按揭购房业务。刘某十分疑惑,到银行查询才得知缘由。

       原来,2013年3月,朋友李某曾使用过刘某的身份证及驾驶证,并以刘某的名义向某银行申领信用卡,在《信用卡申请表》上代为签署了“刘某”的姓名。2014年4月,李某成功领取并持有信用卡。截至2022年4月,李某使用信用卡透支本息共计12万余元,且逾期未还款产生了不良征信记录。

       气愤的刘某将某银行起诉至法院,要求立即停止对自己姓名权的侵害,消除不良征信记录,并主张自己对信用卡逾期金额不承担还款责任。某银行则辩称,刘某疏于管理自己的证件,对事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过错,应当对信用卡的逾期还款承担连带责任或部分过错责任。

       最后,法院判决:刘某对信用卡逾期还款不承担返还责任;某银行于判决生效后十日内撤销已上传到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中该信用卡的不良信用记录。

       某银行不服提出上诉,二审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注:2023年2月李某因犯妨害信用卡管理罪,被法院判处拘役三个月,缓刑四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2000元。)

 

【律师说法】:

 

一、该案中,某银行有何过错?需承担什么责任?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银行办理信用卡或者借记卡,应当按人证合一进行审查,通过审查的才可以办理。因此,仅凭身份证和身份证资料是不能办卡的。如果银行未尽到审查责任,应当由银行承担法律责任。

       本案中,李某为满足自己高额消费需求,使用他人的个人证件冒办信用卡。在办卡过程中,某银行未尽到严格审查义务,导致刘某的个人信息被他人冒用、个人信用和社会评价降低,某银行的行为构成了对刘某名誉权的侵害,应承担相应民事责任,即应由某银行消除由此产生的征信不良记录。

 

二、信用卡是用刘某的信息办理的,刘某是否承担还款责任?

       虽然信用卡是用刘某的信息办理的,但该信用卡申请业务并非刘某的真实意思表示,刘某与某银行就信用卡的申领及使用并未设立权利义务关系,刘某并非信用卡合同主体,双方信用卡合同关系依法不成立。李某持卡造成信用卡透支逾期,李某应对某银行的损失承担侵权责任,该损失没有归责于刘某的事由,因此,刘某不应承担信用卡逾期还款责任。

 

三、冒用他人身份证将会承担哪些责任?

       《刑法》第二百八十条 伪造、变造、买卖居民身份证、护照、社会保障卡、驾驶证等依法可以用于证明身份的证件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居民身份证法》第十七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处十日以下拘留,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一)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证或者使用骗领的居民身份证的;

       (二)购买、出售、使用伪造、变造的居民身份证的。

       伪造、变造的居民身份证和骗领的居民身份证,由公安机关予以收缴。

       《居民身份证法》第十八条 伪造、变造居民身份证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有本法第十六条、第十七条所列行为之一,从事犯罪活动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如何预防被冒名办卡?

       (一)勿将身份证和手机等物品装在一起。手机工作时发出的高频电磁波所产生的强磁场会把身份证内的磁性芯片消磁,可能造成身份信息不能读取,为出行或办理业务带来麻烦。

       (二)在公共场合尽量将证件放在贴身的内兜,不要将身份证出示给陌生人查看。

       (三)勿将身份证借给他人使用,即使是身份证复印件,也可以被他人用来办理某些金融业务,因此同样应予以重视,不应随意丢弃。

       (四)勿将身份证抵押给他人。

       (五)身份证丢失后,应及时到公安机关办理补领手续,若有必要,可在报纸上刊登丢失声明,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五、如果被他人冒办信用卡透支了该怎么办?

       当事人遭遇到被他人冒名办理信用卡透支的情形,只有在银行催款或向银行申请贷款时才会知道,这时受害者不是受到银行催款的骚扰,就是因征信不良记录而不能办理贷款业务。如果遭遇这种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进行处理:

       (一)及时报警,由警方介入调查,追究冒名者的法律责任。

       (二)联系办卡银行,弄清缘由,要求银行消除不良记录。

       (三)如果银行不肯消除不良记录,坚持要求还款的,受害人可以到法院起诉,要求银行消除不良记录,并追究银行侵权法律责任,要求赔偿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