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酒后实施猥亵,路人出面制止被打伤,谁来赔偿?
【前言】:
俗话说“路见不平,拨刀相助”,但如果救助者在仗义挺身帮助他人的过程却被施暴者打伤,产生的医疗费用等损失该找谁负责呢?
【案情回顾】:
某天夜晚,喝醉酒的谢某想调戏路边炒粉摊老板娘黄某,便从后面将其一把抱住,吓得黄某大声惊呼。路人胡某见状,遂上前抓住谢某的一只手想要制止其行为,而谢某却用另一只手打胡某,双方随即推搡、扭打在一起。最终,胡某将谢某压倒在地制服。不料谢某掏出手机打电话给朋友周某喊其过来帮忙。周某到场后,发现胡某在用绳子捆谢某的脚,上去便一拳打在胡某脸上,还从旁边用双手提起一块石头往胡某身上砸去,所幸并未砸到。后警方到达并控制住现场。
次日凌晨,胡某因伤到医院进行治疗,共计住院 21天,花费医疗费12302.82元和护工费 126元。出院诊断为:脑震荡;左侧第2前肋不完全骨折;多处软组织挫伤,并建议出院后全休2周。
之后,当地派出所向胡某出具了一份《见义勇为证明》,证明其见义勇为情况属实。黄某也在接受谢某的道歉和赔偿后自愿出具了一份“谅解书”,表示谅解谢某。
然而胡某因见义勇为所产生的住院治疗费、误工费等损失却一直无人提及,在与谢某、黄某等人多次协商无果后,胡某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谢某、周某承担赔偿责任,黄某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最后,法院判决被告谢某、周某向原告胡某赔偿医疗费、误工费、交通费等各项损失共计26055.97元。双方服判息诉。
【律师说法】:
一、案例中,被告谢某、周某应承担什么责任?
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民法典》183条规定:“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本案中,原告胡某为制止被告谢某的非法行为而被谢某、周某打伤,其行为已被公安机关认定为见义勇为,胡某见义勇为的行为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值得褒奖与弘扬。胡某因谢某、周某的侵权行为造成受伤,谢某、周某的侵权行为与胡某受伤之间具有直接因果关系,其二人为本案的直接侵权人,故应当对胡某的损失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二、案例中,黄某是受益人,她需要补偿原告吗?
对于胡某要求黄某对其损失承担补充赔偿责任的诉请,因本案能够确定的直接责任人为谢某、周某,故黄某作为受益人无需对胡某的损失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三、什么是“见义勇为”?此类行为的责任承担有何规则?
见义勇为,是指在没有法定或约定义务的前提下,为保护他人的人身、财产权益,制止各种侵权行为、意外事件的救助行为。
见义勇为者具体责任承担规则为:
一是由侵权人承担责任为原则,见义勇为者也可以要求受益人适当补偿;
二是受益人适当补偿责任。上述规定中的补偿不同于赔偿,赔偿是填平原则,意味着受损多少就赔偿多少,而补偿只是赔偿其中的一部分。
四、什么情况下需要受益补偿?补偿标准如何确定?
对于见义勇为者因见义勇为行为受到损害的,如果案件中存在侵权人,因侵权行为是侵权人造成的,这时侵权人的侵权行为与见义勇为者的损害之间符合完整的侵权责任构成要件,故要以侵权人承担赔偿责任为原则,同时基于公平起见,可以由受益人根据所受到的利益保护进行适当补偿,但该适当补偿并不具有强制性。
如果案件中没有侵权人、或出现侵权人逃逸、确实无法找到侵权人、或虽找得到侵权人却根本无力赔偿的情况,此时要适用受益人适当补偿责任,补偿责任的范围根据被侵权人的受损情况、受益人的获益情况及其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综合考量,见义勇为者有权请求受益人适当补偿,受益人亦应当给予适当的补偿。